欢迎访问同田生物在线商城!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同田专利CN100509835C_高速逆流色谱制备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的方法

2009-07-08

专利基本信息

申请号 CN200710043517.9 申请日 2007-07-06
公开(公告)号 CN100509835C 公开(公告)日 2009-07-08
申请公布号 CN100509835C 申请公布日 2009-07-08
分类号 C07H17/08(2006.01)I;C07H1/06(2006.01)I 分类 有机化学〔2〕
发明人 朱家文;陈琪;陈葵;武斌;纪利俊;王维娜;符晓晖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同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谈顺法
地址 200237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红霉素原料中同时或分别制备高纯度的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的方法,它包括:配制构成固定相、流动相的溶剂体系,使逆流色谱仪柱中充满固定相,再将流动相泵入柱内,将含有红霉素组分A、B、C的原料溶于下相溶剂中,由进样阀进样,根据检测器的紫外谱图分别接收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组分峰,所述的溶剂体系由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组成,其用量体积比为0.5~1.3∶0.5~2.0∶0.5~2.0∶1。本方法具有分离高效、快速、分离量大、样品无损失、回收率高、分离环境温和、节约溶剂等特点。

 

说明书

高速逆流色谱制备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红霉素原料中制备高纯度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高纯度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霉素(Erythromycin,简称EM)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广谱抗生素。目前已知其中有六种异构体,分别为红霉素A, B, C, D, E和F, A为主要活性成分。红霉素B和红霉素C的理化性质及抗菌谱与红霉素A相似,但它们的抗菌活性一般只有红霉素入的30°/『60%。因此,目前医疗上用的大部分是红霉素A。

高纯度的红霉素组分的样品对于各种有关红霉素的研究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霉素A与红霉素B 、红霉素C的性质相似, 一般的分离手段很难将其分离开来。高速逆流色谱(High Speed Counter Current Chromatography, HSCCC)是1980年推出的一种无需固体支撑物的高效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以其高回收率、高制备能力和高富集能力成功地运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医学、药学、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化工、环境、农业、材料等领域。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温和而有效的分离使得其在分离抗生素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制备抗生素标准品方面显得很有潜力。

在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红霉素组分的研究工作中,Booth等人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在溶剂系统为:正己垸:乙酸乙酯:甲醇:水=1.4:2.0:2.0:1.0,理论塔板数不高于1219的情况下分离制备红霉素A,得到了纯度在97%以上的红霉素八【1]'P]. [3] 。 ([i] A丄Booth, GJ.Lye. Optimization of the fractionation and recovery ofpolyketide antibiotics by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J.Liq. Chromatogr.Rel.Technol., 2001, 24(11&12):1841-1861

[2] A丄Booth, I.A.Sutherland, GJ.Lye. Modeling the performance of pilot-scale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Scale-up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of erythromycin separation.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03, 81(6):640 -649

[3] A丄Booth, S.H.Ngiam, GJ.Lye. Antibiotic purification from fermentation brothsby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of product purity and yield trade-offs.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2004, 27:51-61 )。而目前尚未见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高纯度红霉素B、 C的研究报道,国内也尚未有高纯度的红霉素B和红霉素C样品提供。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红霉素原料中制备高纯度红霉素A、红霉素B和红霉素C的方法。本方法可以同时或分别制备红霉素A、红霉素B和红霉素C。

本发明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制备高纯度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的方法,包括:由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配制构成固定相、流动相的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使逆流色谱仪整个柱体中充满固定相,再将流动相泵入柱内;将含有红霉素组分A、 B、 C的红霉素原料溶于下相溶剂中,由进样阀进样,根据检测器的紫外谱图分别接收目标组分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并进行冷冻干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体系中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的用量体积比为0.5〜1.3: 0.5〜2.0: 0.5~2.0: 1。

其中,所说的红霉素原料为岳阳同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红霉素碱,生产批号为20060710。

在上述溶剂体系中,所述的溶剂体系中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的用量体积比为0.6〜1.2: 1.0~2.0: 0.8~1.6: 1时,得到的红霉素A的纯度高达

90%~訓%;

所述的溶剂体系中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的用量体积比为0.6-1.2:0.8-2.0: 0.8~1.6: 1时,得到的红霉素B的纯度高达80%~100%;

所述的溶剂体系中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的用量体积比为0.6-1.2:L0〜2.0: 0.8~1.2: 1时,得到的红霉素C的纯度高达70%~95%。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方法中采用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方法,高速逆流色谱技术避免了因吸附作用引起的样品损失、样品组分的化学变性,分离效能与容量可以与制备HPLC相比,而且一般不存在峰的拖尾现象。2.在本方法中在所述的溶剂系统下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时,可根据需要同时或分别制备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 3、本方法分离制备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的有效理论塔板数为1300〜2500,具有分离高效、快速、分离量大、样品无损失、回收率高、分离环境温和、节约溶剂等特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

使用半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配有恒流泵,15ml进样阀,聚四氟乙烯柱,柱体积为200ml, UV紫外检测器。将体积比为1.2:2:1.2: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溶于分液漏斗中,摇匀后静置分层,取其上层溶液(上相)为固定相,下层溶液(下相)为流动相,超声脱气后,先用固定相充满整个柱体,然后开启高速逆流色谱仪,调整主机转速为900rpm,以L3mVmin的流速将流动相泵入柱内,待整个体系建立动态平衡后,将100mg的红霉素原料溶于3ml的下相中,由进样阀进样,然后根据检测器紫外谱图,分别收集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组分峰,吹出其中的有机溶剂,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红霉素固体,经HPLC分析,红霉素A纯度为99.87%,红霉素B纯度为92.09%,红霉素C纯度为卯.24%,其中分离红霉素A的有效理论塔板数为2116,分离红霉素B的有效理论塔板数为1898,分离红霉素C的有效理论塔板数为1764。

实施例2

使用半制备型高速逆流色谱仪,配有恒流泵,15ml进样阀,聚四氟乙烯柱,柱体积为200ml, UV紫外检测器。将体积比为0.6:1.2:1:1的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溶于分液漏斗中,摇匀后静置分层,取其上层溶液(上相)为固定相,下层溶液(下相)为流动相,超声脱气后,先用固定相充满整个柱体,然后开启高速逆流色谱仪,调整主机转速为900rpm,以1.3ml/min的流速将流动相泵入柱内,待整个体系建立动态平衡后,将100mg的红霉素原料溶于3ml的下相中,由进样阀进样,然后根据检测器紫外谱图,分别收集红霉素A、红霉素B、红霉素C组分峰,吹出其中的有机溶剂,冷冻干燥,得到白色红霉素固体,经HPLC分析,红霉素A纯度为99.6P/。,红霉素B纯度为99.03。/。,红霉素C纯度为81.20。/0,其中分离红霉素A的有效理论塔板数为1393,分离红霉素B的有效理论塔板数为2401,分离红霉素C的有效理论塔板数为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