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同田生物在线商城!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同田专利CN203944157U_圆台形逆流色谱仪分离柱

2014-11-19

专利基本信息

申请号 CN201420382468.7 申请日 2014-07-11
公开(公告)号 CN203944157U 公开(公告)日 2014-11-19
申请公布号 CN203944157U 申请公布日 2014-11-19
分类号 B01D15/22(2006.01)I 分类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发明人 邓力;关岳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同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机构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陈志良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爱迪生路326号A301室
摘要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圆台形逆流色谱仪分离柱,包括绕管柱和耐腐蚀管,绕管柱表面光滑或排列开设供耐腐蚀管嵌入缠绕的绕管槽,耐腐蚀管依次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缠绕在绕管柱或绕管柱的绕管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管柱为圆台形结构,圆台形的锥体的锥角为0°~85°。所述的耐腐蚀管为聚四氟乙烯管或不锈钢管。本实用新型增强了单个分离柱的分离功能,改善了逆流色谱仪的分离效果,尤其适用于生物样品(蛋白质、多肽)的分离。

 

说明书

圆台形逆流色谱仪分离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色谱仪的分离柱,特别是公开一种适用于逆流色谱仪的圆台形分离柱。

背景技术

[0002] 逆流色谱技术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无需任何固体支持物的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多层缠绕的螺旋管分离柱在行星运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使互不相溶的两相不断混合,同时保留其中的一相(固体相),利用恒流泵连续输入另一相(流动相),随流动相进入分离柱的溶质在两相之间反复分配,按分配系数的次序,被依次洗脱。在流动相中分配比例大的先被洗脱,反之,在固定相中分配比例大的后被洗脱。于是两相溶剂在螺旋管中实现高效的接触、混合、分配和传递。由于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比不同,因而能使样品中各组分得到分离。它避免了固态支持体或载体带来的各种问题一样品容易被吸附、损耗和变性,具有分离量大、样品无损耗、回收率高、分离环境缓和、分离效率高和节约溶剂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保等领域化学物质的制备分离和纯化。

[0003] 现有的逆流色谱仪绝大多数均为J型同步逆流色谱仪,分离柱在绕自转轴自转的同时,以相同的方向和角速度绕公转轴进行公转。如图1所示,螺旋管在分离柱上所处的位置用参数β= r/R表示,r为自转半径(自转轴到位点的距离),R为公转半径(自转轴到公转轴的距离)。这种同步行星式运动产生一个各向异性的离心力场,如下图所示,O为公转中心,Q为自转中心。不同β值的分离柱上的位点的离心力大小和方向的分布情况有较大的差异,于是螺旋管内部的固定相保留和分配情况也各不相同。因而不同β值的分离柱可以带来不同的分离效果。通常在分离天然小分子化合物时需要选择β值分布平均值在0.5以上的分离柱,而在分离生物样品(蛋白质、多肽)时由于需要用到双水相系统,往往选择β值分布平均值在0.4左右的圆柱型分离柱。

[0004] 现有的逆流色谱分离柱均为圆柱型分离柱。由绕管柱和绕制在其上的耐腐蚀管组成,将一根耐腐蚀管从绕管柱的一端以平铺方式一圈紧靠一圈,螺旋绕制到绕管柱的另一端,再在第一层基础上,重叠于第一层上返回绕制第二层,按此类推,直到绕满绕管柱。绕制在绕管柱上的耐腐蚀管首尾相通,液体可以从布设在绕管柱上的第一层耐腐蚀管输入,经绕管柱上所有排列的耐腐蚀管后,从耐腐蚀管的尾端输出。这种传统结构的多层缠绕分离柱同一层上的各列耐腐蚀管的β值分布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由于相同范围的β值结构下螺旋管内部的混合模式和分配情况是相同的,因而这种结构的分离柱通常功能较为有限,只适合分离范围较为狭窄的化合物类别,用途较为单一。另外,这种结构的分离柱分离效果往往较差,而在分离生物样品(蛋白质、多肽)时分离效果尤为不佳。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逆流色谱仪分离柱的缺陷,设计一种圆台形逆流色谱仪分离柱,以解决现有分离柱功能单一以及分离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台形逆流色谱仪分离柱,包括绕管柱和耐腐蚀管,绕管柱表面光滑或排列开设供耐腐蚀管嵌入缠绕的绕管槽,耐腐蚀管依次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缠绕在绕管柱或绕管柱的绕管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管柱为圆台形结构,圆台形的锥体的锥角为0°〜85°,优选15°。所述的耐腐蚀管为聚四氟乙烯管或不锈钢管。

[0007] 本实用新型锥体形结构逆流色谱仪分离柱通过对现有圆柱型结构的分离柱进行改进,将绕管柱的外形改造成为锥体圆台形,使得同一层缠绕在绕管柱的各列耐腐蚀管的β值分布产生一个渐进式的变化,拓宽了分离柱的β值分布范围,从而可以在同一根分离柱上得到包含多种范围β值的分离效果,其适用性和分离能力大大提高。这种结构的分离柱适用于各种规格的逆流色谱仪。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单个规格逆流色谱仪分离柱的分离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而且使逆流色谱仪的分离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尤其适用于生物样品(蛋白质、多肽)的分离。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逆流色谱仪分离原理图。

[0010]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1]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实施例1:

[0013] 根据附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台形逆流色谱仪分离柱,包括绕管柱和耐腐蚀管。耐腐蚀管选用不锈钢管。本实用新型色谱仪绕管柱为圆台形结构,圆台形的锥体的锥角a为O。〜85°,本实施例选用20°。绕管柱的外表面光滑,由耐腐蚀管以平铺的方式顺序紧密排列,螺旋缠绕在圆台形绕管柱的锥体表面。第一层缠绕完成后即往返回方向继续缠绕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耐腐蚀管缠绕满绕管柱。由于耐腐蚀管螺旋分布在圆台的锥体表面,使得同一层缠绕在绕管柱的各列耐腐蚀管的β值分布产生一个渐进式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分离效果,大大提高了色谱柱的分离能力。

[0014] 实施例2:

[0015] 根据附图3,在圆台形结构的绕管柱上排列开设供耐腐蚀管嵌入缠绕的绕管槽,耐腐蚀管依次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缠绕在绕管柱或绕管柱的绕管槽内。本实施例圆台形的锥体的锥角a选用15°。耐腐蚀管选用聚四氟乙烯管。本实用新型由绕管柱I和耐腐蚀管2组成,绕管柱I上轴向间隔排列开设有多列供耐腐蚀管缠绕的绕管槽3。耐腐蚀管2采用螺旋嵌入方式由绕管槽20的槽底30处绕到槽顶40处,再向上绕至绕管槽21的槽底31处,接着再螺旋绕至绕管槽21的槽顶41处,继续往上,再绕至下一列绕管槽22的槽底32处,依次类推,直至填满各列绕管槽。其他同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同样由于耐腐蚀管螺旋分布在圆台的锥体表面,使得同一根分离柱上产生了不同的分离效果,大大提高了色谱柱的分离能力。另外,这种开设绕管槽的分离柱上的耐腐蚀管与管间连接更为紧密,而且不容易产生气泡,非常适合需要用到双水相溶剂系统的生物样品(蛋白质、多肽)的分离。

[0016] 实施例3:

[0017] 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台形逆流色谱仪的绕管柱为圆台形结构,圆台形的锥体的锥角a选用10°。其他同实施例1。

[0018] 实施例4:

[0019] 本实用新型一种圆台形逆流色谱仪的绕管柱为圆台形结构,圆台形的锥体的锥角a选用45°。其他同实施例2。

[0020]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阐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不同形式但效果相同的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同形式修改同样落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所限定保护的范围之内。